第752章 实验室的新突破(1 / 2)

他也是真好奇,要知道他自己将实验室的大部分工作都交给了夸父来操作,也将这个好事扩展到了整个公司所有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最重要的贡献还是出脑子,现在绝大部分需要动手并且非常枯燥的重复实验和长期观测实验,全部都可以交给起源来做了。

随着机器人实验室专门为实验室定制的第二代机器人顺利交付,现在公司的所以实验室基本上很少有人要晚上留下来加班了,因为大部分的工作机器人都可以完成了。

“哦,是这样的老板,今天深空实验室那边要全系统的实验一款新的离子发动机,到现在表现都很好,所以大家都对它的最终测试结果很期待,大概晚上7点多的时候全部的测试结果就都能出来了,所以我们觉得还是等等的好。

反正7点多看完了数据再回家也一点不迟,毕竟这款发动机关系到我们公司未来的深空探测计划,大家都希望早一点确认它的性能,而不是回家后等起源给我们发一个干巴巴的测试数据!”方汇然笑着解释了他们留下来加班的原因。

“这个我得去看看了,走,咱们一起过去吧!”听到是这件事,雷天唐的兴致也来了。

要知道无限引力集团发射的‘萤火虫1号’和‘萤火虫2号’火星轨道探测卫星发射了都好几个月了,到现在都没有飞到火星,为什么?

还不是卫星自带的离子发动机推进系统的加速时间太长了,就这还是无限引力集团的火箭载荷大,所以卫星能够携带更多的燃料和多了几台离子发动机,速度已经算是快的了。

一般的发往火星的卫星还有登陆探测器都不会在飞行途中进行助推加速,而是选择使用行星的引力弹弓效应来加速,那个速度就可想而知的慢了。

深空探测是航天器重要的应用领域,推进技术是制约航天器深空探测能力的重要因素。深空探测任务牵引了多种推进技术的发展,推进技术的进步也为深空探测任务的拓展了更多选择。

由于深空探测在对象选择、探测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多样性,使其对推进系统的要求也呈现出多样化。

从探测对象来看,在太阳系以内,探测范围包括各类行星、卫星、彗星等所有物质和现象,在太阳系以外,更是存在广袤的宇宙空间。

从探测方式来看,常见的方式包括环绕巡查、穿越探测、制动着陆、采样返回等,不同的探测方式对航天器的需求以及对推进系统的需求有很大差异。

尽管深空探测任务存在多样性,但对这些任务进行总结,可以提炼出该类任务对航天器推进系统的共性需求。

首先,要求推进系统具有较高的比冲。深空探测任务需要摆脱各类星体的引力,这就要求探测器具备较高的速度增量,而这个速度增量获得的渠道有两个一是由行星间的借力飞行,另一个是由航天器自带的推进系统。

前者需要满足诸多约束条件,且往往以更多的时间花费为代价;后者则要求推进系统具备较高的总冲,在发射重量受限、推进剂携带量受制约的情况下,总冲的提高只能依靠较高的比冲来实现。

其次,要求推进系统能够合适的推力。对于需要快速轨道调整、快速制动、在探测对象上受控着陆、或者需要进行采样后起飞返回等类型的任务,均需要航天器能够足够大的推力,来满足上述探测任务需求,具体所需的推力大小,根据任务特点和引力情况来确定。

再次,要求推进系统对能源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很多深空探测任务在整个探测周期中,航天器与太阳的距离会发生较大变化,对于依靠外界能源的推进系统,尤其是太阳能电推进系统,必须要具备适应能源变化的能力,使发动机能够在不同的功率范围内都能够正常工作。

为了满足上述需求,深空探测类航天器推进系统往往是由多种类型组合而成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