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徐光启(求收藏、求推荐)(1 / 2)

天启六年五月三十日未时乾清宫内

天启等待了多日的徐光启入京了,此时正在乾清宫内觐见天启。

在此之前,天启曾经和刘若愚、孙承宗、袁可立等人闲聊过有关徐光启的事情。之后又从近几年的邸报上看了一些与其有关的消息,他方才知道徐光启是怎么样一个人。可以说,徐光启是明末数学家、农学家、天文学家,还是一个天主教徒。这下正好解了天启的燃眉之急,虽然天启已经说服内阁开海禁,但一直没想好怎么去联络荷兰人、葡萄牙人。徐光启一到应该就能通过天主教会联系这几个国家的人了。

“陛下,臣认为开海禁不但要和西洋之人做贸易,也当引进西洋之学术。如西洋关于天文、测量、算数等方面,也是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朕也是这么想的,但朝廷也就爱卿你对西方之人有所接触,朕即便想引进西方之学术,也不知道该找何人。”

徐光启大喜,他作为天主教徒当然非常希望天主教在大明也能壮大发展。马上接口到“臣在京师认识一个传教士,此人之前成功预测了月食,熟知天文历法之学甚至此人会铸西洋红夷大炮。陛下可通过此人与澳门天主教会联系,由天主教会为陛下联络西洋各国。”

天启心想这等人才,肯定要马上扔进兵仗局造炮去啊,赶忙问“此人叫什么名字?”

“此人名叫汤若望,目前已经去了西安传教,陛下可使人将其召回京师。”

天启点了点头“朕今日就让人去西安召见汤若望。”天启想了想又接着说“爱卿认为我大明该如何对付建虏为好?”

“臣还是认为,对付建虏最好的办法就是火铳与火炮。建虏骑湛,我大明骑兵非其对手。大明官兵人数虽众,但即便打赢,也很难追上建虏扩大胜果。我朝最好是步步为营,每驻一地,就筑一城,让建虏无可乘之机。”

天启点了点头“朕也是这么想的。那卿可知晓我朝哪位官员对火铳大炮铸造及运用有所研究?”

徐光启拱了拱手“既然陛下问起,那老臣举贤不避亲。我婿孙元化,此人也会算学对火炮发射颇有研究。”

“此人现在何处?”

“孙元化现正在辽东巡抚袁崇焕帐下。”

“朕会召其入京,京营正好需要通晓火器之人。”

徐光启告辞后,天启又召见了刚到京师的刘侨。刘侨对这次被提任为锦衣亲军南镇抚司指挥使感激涕零,今日又蒙皇上召见,一见到天启就跪下哭泣。

天启等他情绪稳定了点让他起身“你尽快熟悉下南镇府司的事情,也可以去召一些部下来你衙门帮手。南镇府司以后要做的事,就是要做朕在朝廷、京师、各个州府官衙的耳目。朕如果哪天想知道首辅中午吃了什么,杭州知府晚上在哪个小妾房里睡觉,你也能告诉朕。朕知道这并不容易,你尽力去做吧。”

“臣绝不负陛下所托。”

刘侨之后,天启又喊来了曹化淳。曹化淳也是刚入京,天启对这个东厂厂公的要求就是督查锦衣卫以及内廷二十四衙门。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先去查一下皇庄管事太监以及现在皇庄的情况。

徐光启到了后总算审理魏忠贤案的九个人凑齐了。内阁昨日也向天启禀告了,明日将在刑部开审。天启对这个案子唯一的要求就是五虎五彪这十个人,不论断什么罪名但一定要抄家。

天启现在对抄家非常执着,现在内廷还有四百多万两银子,但每个月内廷的开销也要十余万两。练京营新军,他和信王估算了下,两万兵月饷就要四万两,如果算上马匹等军需,每个月至少要十万两以上。

而且这几年各地旱灾、蝗灾不断,京畿附近都有许多灾民需要赈济。而朝廷现在又拿不出钱,耗费在九边的军饷已经快要压垮了大明的财政。就在前两天,天启刚让刘若愚用内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