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五年寒窗三年科举》(三千字大章)(1 / 3)

玉石生长 我的大饼呢 3378 字 2020-10-04

可惜的是,罗玉这边似乎并没有白凤平想象的那么艰难

“来来来,一人一本!都拿着!”罗玉从自己背过来的包裹里取出六本相当厚的本子。

六个人一一结果,拿到手里就是一沉,差点没接住。

这个世界已经有了纸的存在,虽然比不上现代的那种轻薄,但也不会太厚。

而且大家都是拿双手接的,可见罗玉所谓的一本到底是有多厚了

只见罗玉分发的书的封皮上印着几个十分显眼的大字“五年寒窗三年科举”。

这可是罗玉费劲心思想出来混帮助莘莘学子好好学习的利器。

昨儿乘着查案的间隙,特意去了趟大回书坊,一是去将最新一期的文稿交给钱广进去出版。

而来就是为了这《五年寒窗三年科举》了。

乡试应考的内容是圣人言论和封建伦理,考试的题型有两种,一种是类似于今天的补充完整古诗词的考察方式,需要考生填补完圣人言论与经意或解释,另一种则是文赋。

想了想,罗玉还是打算先从填词填句开始,不为别的,这种高中语文中必拿的基础分值那必须是优先选择的。

罗玉请钱广进叫来一批小厮,将圣人言论的书里的各种文字名句取部分,各种经意去一半,而且是只取出一部分,比方说这段里摘个开头,那段里取个结尾这么地。

最重要的名词解释也少不了,而且还得要结合往年乡试考试的内容来,频繁出现的考点那是一个都不能少,说不定就再出了呢。

不过由于时间太赶,这种择句扣词的工作量实在有些大,即便是罗玉花了五两银子来招几个小厮通宵做这份工作,东拼西凑也只弄出了一本,哪像以前,光是一个学科的练习册就有十几本,而且还是不重样的题目。

再加上还得印刷,所以也就只带来十本。

原本的想法是让三个人一起共用一本,但是没想到这会只剩六个人了,那倒是不用麻烦了,一人一本还能多出四本。

不过一想到这雇小厮以及印刷花费的近六两银子,罗玉就很是心疼

“不行!这钱说什么也得让书院里给我报销了!再不行也得赚回来!”罗玉心想。

“先生,这是何书?为何书名学生从未听过”六个人拿到书后,没急着翻开,好好揣摸了一下封皮,向着罗玉问到。

“嘿嘿嘿这个可是好东西,能帮助你们考上功名的!只要做透这本书了,保准你们个个考上贡生!”罗玉眯眼一笑,露出贱贱的笑容。

大周乡试考上后的学生称之为贡生。

这群人一听能够帮助自己考上贡生,急急忙忙地翻开看,可是一翻开缺也傻眼了。

“先生这书是不是印错了,为何好多地方都是空白的?”

“空白?那没错没错,空白的地方是给你们来写的!”

罗玉拍了拍脑袋才想起来,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所谓的练习册,所有的读书人,都只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背书,所以不认识这种练习册的题型排版布置。

而且这种死记硬背方式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不够灵活,那就是都是从头背到尾,不懂得分段记忆。

就比方说那些读了几年书的读书人,所背的一篇文章,你要是突然考他中间的某一句,那么他一时半会儿估计都不能回答得上来。

很多甚至还得在心底默默地从头背一遍,背到所问的位置才说的出来,往往只有一些思绪敏捷的人才能快问快答。

可是这乡试是有时间限制的,两个时辰,要补充好那么多断句,还要备注经意,做好名词解释,甚至还要做好最后的文赋,循规蹈矩地做时间上肯定来不及。

所以大多数考生都是挑自己比较熟悉的几条先写,遇到不会的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的,就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