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草原(1 / 2)

天蓝云白的大草原,秋日里正是气候最好的时候,草泛着微黄,牧民们赶在过冬前带牛羊们饱餐几顿,再多割些草料,过冬后这些草便全枯死了,届时牛羊只能吃存粮。

可这样惬意的画卷,被大梁的铁骑踏破了,牧民们受惊逃窜,即使大梁军队无意打杀他们,他们还是难免紧张,很快梁军深入草原的消息便在塞北草原上传遍了。

萧蓓身处大梁军队之中,她是通瓦剌语的,但她并未出面说话,防着打草惊蛇,还是等到了瓦剌总部的集中营她再露面吧。

事实上,就算大梁骑兵不来,这片草原今冬也不太平,瓦剌王出军战死,没留下遗言,瓦剌各部现在各为其主,特丹的几个儿子都在争新王位置,不仅是他的儿子,外人也想争一争,有人认为特丹带兵失利,同行五万大军无几人生还,这是他的大过,他不配做瓦剌的王,他的儿子也不配。

草原民族本就是强者为王,前朝就是瓦剌人入主中原定都京城,但没有统治多久,就被汉人推翻了,把瓦剌人驱逐出中原,回到了他们的草原上。草原物资匮乏,各部落之间常为争夺领地牛羊女人发起战争,特丹的祖父费了很多心思才统领了这片草原,让各个部落奉他为主。

他的祖父是草原的雄鹰,那时大梁也是初初建国,百废待兴,老汗王一度想带领瓦剌骑兵踏破边城重回中原,那时北疆还是赵家在镇守,赵家是开国元勋,放弃了京中的爵位府邸,一家子镇守北疆,可以说劳苦功高,也因为有赵家军镇边,老汗王虽有满腹雄心壮志,却未能进犯秋毫。

后来老汗王离世,就是特丹的父亲继位,这位比起他的父亲就差了许多,而大梁开国之后几代都是英明君主,国家军事民生都蒸蒸日上,瓦剌更占不到便宜,大概真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瓦剌不行了,也就不需要赵家了,先帝把赵家一锅端了。

赵家没了之后就是陈家一家独大,今上登基后不像他的祖父一样快刀斩乱麻,他钝刀子割肉,暗戳戳的对陈家也动了不少手脚,如今的陈家虽然还称一声武将世家,但比起上两辈已经差了很多,盛世不需要名将。

但就算北疆频繁的兵权调动,也还是保持了军心稳固,皇帝对瓦剌人防的很严,北疆的将领中有很多都是他的心腹。特丹比他的父亲硬气,敢公然和大梁撕破脸,心里小算盘噼啪响,这次要不是太后想得周到,险些就要城破人亡了,特丹也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竟然为了个女人放弃逃生的机会。

太后让是敬他几分,也愿意善待萧蓓,但瓦剌各大部落都对他不满,他在位时袒护汉人王后,就已经犯了众怒,只不过看在他是瓦剌之王的份儿上,大家都憋在心里,如今他死了,众人的不满都爆发出来,也不服他的儿子再继位,他的儿子里本也没有资质出众的。

在特丹的死讯传来,瓦剌的内斗就开始了,但大梁骑兵入侵的消息传来,他们又不得不报团取暖,自家人关起门来怎么打都行,不能便宜了外人,他们草原上的战争有自己的底线,无论如何不伤及老人孩子,若是落到梁军手里,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但就算他们抱团取暖,特丹带兵出征已经带走了瓦剌大部分的青壮年,剩下的都是些老弱妇孺,怎么敌得过大梁铁骑,而大梁也是宣扬的仁政,说他们只是来帮助瓦剌解决内乱重建家园。

这话谁会信呢,这时候便需要萧蓓出面说话了,她是瓦剌上任王后,说起另立新王的问题,按汉人的规矩,她没有亲生子女,那么汗王所有的子女都是她的子女,汗王死的突然,没有留下遗言,她有权确立新王。

“汗王在世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五王子拖利,如果他能活到拖利长大,一定会立拖利为王储,拖利如今年纪还小,便跟着我去大梁京都生活,学习大梁的文化,待他长大后,我帮着他娶妻生子,再让他回到瓦剌统领这片草原,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