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一石三浪(二)(1 / 2)

陈平这是第一次看见戚夫人害怕,他心里同情之余也有些感叹,戚太翁为何一定要把他闺女往宫里送?

姿色有余智力不足,会很要命的。

戚夫人此时才开始害怕,估计是有点晚了,她不但几次三番地找吕雉的茬,还使计夺了鲁元公主丈夫的封地和爵位,最要命的是她还怂恿刘如意觊觎太子之位,一次比一次还作死有方。

人哪,到了一定的程度,得对自己定好位,就好比说项羽,他是个不谙政治的军事天才,偏偏去当什么统领天下的楚霸王,结果落了个身死的下场;而那个叫陈婴的,却稳稳地坐着侯位到老去,后人中还出了个赫赫有名的叫“陈阿娇”的皇后。

戚夫人,明显就是对自己的能力和处境认识不足,只是一味地想要自己喜欢的,到了这帝王家,这可是很要命的。

刘邦很烦,他当着戚夫人的面训斥道,

“哭,哭,哭,只知道哭。除了哭你还会干啥?”

每次被训时,戚夫人都吓得愣住了,等缓过神,她又继续哭开了。

刘邦被烦得没办法,只得说道,

“好吧,好吧,算我怕了你。我亲自领兵,去救如意,行了吧?”

戚姬听到这话,脸上的雨只住了那么一会儿,不一会儿,她不知想起了什么,就又哭了起来。

刘邦被闹得没办法,在赵尧不经意的提醒下,想起了尚在都城里闲散着的韩信,连发三道诏书,都被韩信以生病为由给推辞了。

赵、代两地告急的军情奏报一封接一封地来,像是一条条麻绳一样吃劲,把身在长安的刘邦捆得越来越紧。

刘邦只得自降了身份,带着陈平到了淮阴侯府。

那淮阴侯病得脸色像是干了的塘泥一样灰败,见了刘邦颤颤巍巍地从床上爬起来,要给刘邦磕头,被刘邦稳稳地扶了起来。

刘邦没法,在韩信家中说了些口不对心的望病早好的话,然后急急地点了兵将,就要出发。

陈平有一种被祖父牵着去赶一只侵犯自家后院的狗的感觉,毫无章法,只得在刘邦地耳边悄悄地说道,

“这情形,让臣想起了前些年讨伐项羽时,恰逢义帝新丧,陛下为给义帝报仇的名分的事。”

刘邦恍然,在亲征前,下了一道诏书,内容包括两点:

第一,朝廷信任陈豨,不但对他封侯,还委以高官,如今他丧心病狂恩将仇报居然和已经投降了匈奴的王黄这种人勾结起来造反,品行低劣罪大恶极。

第二,代国的官员和人民都是无罪的,能离开陈豨、王黄而归顺大汉的,绝不追究其罪过。

做了这些铺垫,最大程度地争取了那些被陈豨占领之处的官民的支持后,那些受迫于陈豨而不得不投降陈豨的人,看到了朝廷的宽宏大度不计前嫌,大都重归朝廷了。

当陈平随着刘邦自长安出发,一路北上,到达邯郸时,周昌还请求刘邦将常山郡的郡守和郡尉都杀了,理由是常山郡有二十五个县,其中二十个县竟都被陈豨夺了去。

周昌的话让陈平想起了他当年受项羽之命讨伐殷王司马卬,后来司马卬打不过刘邦又投降了汉军的那段往事。

按说,常山郡的郡守和郡尉以渎职罪和当年的陈平一样被斩杀是可以的。但刘邦问了这么一句话,“他们也造反了吗?”

周昌说,“没有。”

“他们没有能力抵抗,这不是罪过。”

听到这话的陈平对君和臣的区分有了不同的认识,像周昌和项羽,遇事只知按章程办事,不懂事有因由,酌情处理,是一个臣的本分;但像刘邦这样能够因时因事而加以区分的,才是真正懂了人心的。

陈平只恨当年受制于项羽,没能早日到刘邦的麾下,不禁又对刘邦多了几重敬重。

邯郸城中,刘邦问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