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临淄行(三)(1 / 2)

子澜听到陈平的话,眼神中有三分忌惮七分兴奋。

陈平知道他不太相信自己的话。古人以仕为尊,子澜此人能把自己的本性掩饰得如此之好,一举入仕;然后再深埋卑劣之品性哄得故齐国田氏之女的欢心,得手后始乱终弃,欺世盗名,得了爱惜妻子的好名声,实则用她的嫁妆为自己娶了一个又一个的妾室。

能有如此手段的人,岂是良善之辈?又焉会轻易相信人?

不过只要有三四分相信就够了。有这三四分相信,就足以驱使他为自己办很多事,也足够为田南的自由争取一段缓冲时间。

至于这个子澜,以他如此下作的做法,仕林不会认可他,让朝廷都忌惮不已的故六国后裔不会放过他,在齐国地盘上的他往后的日子不会好过。

两人心中都揣着一把如意算盘,陈平不想在齐国作过多的耽搁,他朝着西面揖了揖手,对子澜说道,

“我此行就是为少府之事而来。

陛下和皇太后让我来临淄一为上贡的铜镜,二为皇室的袍服而来。

正好贤侄就在少府供职,却也省了我不少的曲折。”

陈平看见子澜的身形一下子松快了不少,对面的那位笑着对陈平卖弄道,

“我大汉的种桑养蚕之术,数千年来以蜀中为最。

后来吴中的桑蚕业也有所发展,但蚕桑的品质始终不如蜀中的好。

故而皇室所用之织物,全都是蜀丝所造。

我大汉官员所穿戴的朝服,却是不完全的蜀丝料子。

世人都道丝绸华贵,而算得上极品的蜀丝与其他地方所产的差别,除了习惯于好东西的皇室,估计没几人能分得清。

世人所称道的东西,大多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

陈平听得佩服,心里直夸子澜好个口才,不像是白领薪俸的人。

不过,陈平还是忍不住地问道,

“据我所知,每年蜀中各郡县向朝廷进贡的生丝为数不少。

除了个别年份给朝臣做朝服外,所得的织物应有比较大的剩余,不知都用来干什么了?”

子澜的脸色有一丝尴尬闪过,不过他还是说了,

“高祖庙起来后,有相当一部分进了高祖的庙。在那之前的事我就不知道了。”

陈平问,“那些做过衣服剩下的边角料呢?”

子澜有些勉强,“给其他庙宇供奉了。一般人用不起,也不敢用。”

陈平知道子澜在搪塞自己,不过他没有当面拆穿。

每年临淄向宫廷进献的衣物,大概有十笥之多。十笥之外,所费不知到了何地。

朝廷每年为这十笥衣服消耗掉大量的财力物力。除了要养三服官及其下属之外,每年还要征集数千人来制作,其技艺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

刘邦在时,对衣料所费已经颇有些疑惑,因着南征北讨太过乏累,而吕雉陷入与戚夫人长达十数年的争斗也无暇顾及此事。

刘盈登基后,一再地下调税赋,朝廷的收支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刘盈和吕雉也私下里盘点了一下少府,发现漏洞不少。其中各项开支,都有或隐或显的漏洞。

陈平有一次听张丽说起过,吕媭怪得很,大家每天都在长安城里生活着,每一样东西啥品质是个啥价位,哪个当家主母不是一清二楚的?

偏偏吕媭还拿着一张列得详细得不能再详细的清单,一一地跟张丽讨教了个清楚,烦得张丽满身大汗才把这许多品类搞清楚。

张丽还开玩笑说,如果不是吕家家大业大,生意多,钱好挣,她肯定早就偷跑得没影了。

当时陈平还在纳闷,吕媭老是从皇宫吃拿卡要,能花钱的地方不多,再加上樊哙本就是商人出身,对钱的算计他如果称第二的话,朝中没几个人能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