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赵王府二三事(八)(1 / 2)

刘盈和吕雉相顾一笑。

陈平知道,他的这个提议有下文,心下安然起来。

他心里清楚,在向朝廷提解决办法时,最好要坦诚相待,把自己知道的都详尽地禀报上去。

当然,这只是一个想法。朝中的事千丝万缕,自己掌握的情况不一定全面,任何自我感觉良好的方案都有可能因不合时宜而被驳回。

作为有经验的老臣,陈平最是懂得放平心态,尽力而为才是正解。

他接下来举一反三,为大汉谋了百年,

“禀陛下,禀皇太后,臣觉得,代国戍边将士及烈士的遗孀的生活保障也得早早地做打算才行。

我大汉迟早会动大规模的刀兵。

对外,虽然我大汉与匈奴结了姻亲之好。可这也是在对方强势威逼之下,大汉不得不做的屈辱之举。

况差不多每年或隔年大大小小的袭边事件没有断过。匈奴和亲的诚意实在值得斟酌。

军事上如此强悍之敌,始终是悬在我大汉头上的一把利剑,是个极大的隐患。不得不除之。

我大汉要大发展,匈奴是必须要越过的一道高山。

对内,现今大汉的各诸侯国主都是陛下的亲兄弟堂兄弟……”

陈平说到这的时候,刘盈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的确,如果是放到平常人家,陈平是坐实了离间骨肉的;可是,刘盈现在不仅是老刘家的当家人,更是这大汉国的一国之君。

就冲着这刘氏在大汉朝不一般的地位。说一句“老刘家稳便天下稳,天下稳老刘家才会稳。”一点都不为过。

念亲情没错,可要是因为念亲情致天下动荡,那作为天下主的刘盈就大错特错了。

陈平活了大半辈子,再不是当年那个给范增磕头像捣蒜一样的青葱小伙,他没错,他也不会向刘盈叩头认错。

陈平的心中有一种翻江倒海的感觉。他终于知道为何当初刘邦对自己的嫡长子那么不待见,总是说“子不类我!”“如意类我”之类的话了。

“把天下放下私情之后”,他心里对刘盈产生了一丁点不好的看法。

吕雉看了刘盈一眼,对陈平说道,

“说下去!”

刘盈毕竟是皇帝,陈平即使觉得自己再占理,想要自己对天下事的主张得到很好的执行,他不得不顾及他的感受,

“臣曾听叔孙通说过,亲兄弟子侄之间是完全可能有真挚的亲情的。

可是在儒家学派里,也有“五服”之说。

当血缘关系近时,一方有事八方支援,就好比是当年高祖皇帝征讨英布时,齐王刘肥亲率大军不计代价地支持一样。

可是,我大汉的诸侯王不仅独立于朝廷,享有极大的税收屯兵等权力,还是世袭的。

现在看不出任何的纰漏,可是陛下,皇太后娘娘,陛下的子孙万代不绝,等到五服或五服之外时,现在这些个诸侯国与朝廷的关系,和当年的异姓王与高祖皇帝间的关系又有多大的区别?”

陈平的话问得刘盈一怔,他的眉头舒展了一些,还有些余怒地问陈平,

“陈卿家是老臣了,你倒是说说,朕该如何做?”

陈平有点头皮发麻。任性起来的刘盈,头脑真的远不如吕雉,陈平只得强撑笑脸着回答道,

“厉兵秣马,以备不时之需。

让将士们看到,只要为朝廷出力的,朝廷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刘盈没吭声,倒是吕雉说了句,“有道理。”

吕雉的话不如刘盈的真诚,这一点陈平是知道的。

想当初,彭越被刘邦流放前往蜀地时,在路上碰到了对他极富同情心的吕雉,被诳到洛阳后就成了一堆分食给各诸侯的肉泥。

有过前车之鉴,陈平不太敢相信吕雉,他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