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章 子嗣叹(1 / 2)

大灾之时,有两样东西最为紧要,一曰粮,二曰稳。

接二连三的的“祥瑞”之兆虽然还不至于让朝廷手忙脚乱,但陈平大概也能感受到气氛的非同寻常。

本来筑长安城这样的大事定在开春,可到现在都还处于含含糊糊中。

最为诡异的是,陈平从朝廷收集的典籍中看到过,以往的朝代在一碰到“祥瑞”时,总是忙不迭地借着祥瑞巩固自身统治的民意基础。

而这两拨“祥瑞”事件一件被朝廷捂得严严实实的,另一拨也只是在市井之中广为流传,朝廷除了暗中极密地囤粮之外,再无其他言语动作。

为了自家封地上的老百姓,陈平除了做好朝廷的事之外,还得绕过朝廷四处买粮存粮。每天都跟打仗似的,累得够呛。

这天陈平正要前往长干牛市附近转悠时,鱼木匠却找到了陈平,他很是为难地朝陈平行了礼,请示道,

“鱼某多谢侯爷的抬举。现在小人有事要告假一段时间……”

陈平为鱼木匠提出的那个方案已经投入了大量的钱财,现在他居然要走。即使修养好到如斯程度的陈平,此时也有些急眼了,他问道,

“发生了何事?办完事后你还回长安城吗?”

陈平大乱的阵脚让鱼木匠都感到有些吃惊,他用看发现了新物种的眼光看着陈平,委婉地说道,

“小人就在长安城。

就在昨天下午时分,小人收到了吴王府管事的消息,让小人去吴王府为一贵人做寿材,吴王的爹没了!

侯爷你是知道的,小人是吴国人,小人的妻儿老小也都在吴国,不能不听吴王的差遣。

小人今天就必须去吴王府中,在三天内把寿材做好。”

鱼木匠说了那么多,所有的话题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合阳侯刘喜没了。

陈平只得感慨在两千多年前的大汉,有儿子和没儿子的的差别是如此地大。

刘喜,何许人也?

是两千年前会过日子的典型代表人物。刘邦发迹前,刘太公就不只一次地指着刘喜对刘邦说道,“你要是有你二哥一半地会过日子就好了!”

据说这句话还被史官记入了史料,给刘邦的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以至于刘邦在大肆地封王拜侯时还当着众文武的面奚落刘太公道,

“你不是说二哥比我会过日子吗?你看现在我有出息还是二哥有出息?”

如此的记载,让作为帝王的刘邦显得很没风度,可见那刘喜当年是多么地受当地人追捧。

但是,同样是这样一个刘喜,当年一得到匈奴要南下的消息,就丢下了作为代王的尊严闻风而逃,在洛阳被封为合阳侯。

与刘喜被沦为笑谈的行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荆王刘贾面对不比项羽弱多少的英布的进攻却英勇地全力抵抗,直至壮烈牺牲。

和刘贾相比,刘喜虽然不才,但是他有一个争气的儿子刘濞。刘濞后来在因缘际合之下继承了无后的刘贾的荆国,成了吴王。

听了鱼木匠的话后,陈平打心眼里一万个不愿意去吊唁刘喜,一则没多少交情,二则他很是鄙薄刘喜。

但是没法,他还得去。

只因为刘喜有一个争气的儿子。

陈平被气笑了。这好像是啥,就像是一个好吃懒做的熟人到你家里来大大方方地借钱买LV包包,给的理由是“我虽然没出息,但是我有儿子,你没有。我儿子长大了后会替我还债的。”

有儿子的比没儿子的豪横,两千年前儿子立门户的鼻祖人物。

鱼木匠看陈平的眼神和平常有些不太一样,就要悄悄地开溜时,陈平问了他一句,

“吴地对于木工匠作做寿材有何讲究?”

鱼木匠这才定下心来,“做完了两个月内不得做活人要用的物件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