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谋万世(1 / 2)

说了一阵子话,萧何大概是真的饿了,他抚着心窝子附近,斜眼望了门口处,问道,

“大儿是买饼饵去了还是做饼饵去了?怎么还不见回来?”

陈平的心里有些不安。

以前刚到长安时,刘邦给刘太公另起了一处宅院,陈平受吕雉之托时常去看望他老人家。每次陈平带过去的东西中,只有那饼饵才是唯一能令太公眼睛一亮的东西。

听太公身边的长随说,府里本来有自己的庖厨,可太公还时常让他们去东边的一小店去买来吃,说是那地方的味道最是地道。

陈平专门去尝过,实在品不出有何独到之处,后来还是通过樊哙和夏侯婴才知道,就那家,和当年沛县当地的饼饵一个味道。

沛县人,大多喜食饼饵,就和大多数男子好一口酒一个道理。

陈平以前在萧何手下做事时,极少见着他对饼饵有什么特别的偏好,萧何的最后一口让他有一种“饼饵即沛县”,“沛县即饼饵”的感觉。

据说刘邦临终时最挂心的是大汉江山的权柄,陈平不知道自己百年过后最挂心的将会是何事。

萧何终究是饿得累了,他问陈平,

“你如何看待许负这个人?”

陈平知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这种时候,自己有必要坦言相待。

“下官觉得,那个人,惯于人情世故。”

萧何:“说下去。”

陈平和盘托出,“下官和相国都是久经官场之人。

官场,打交道最多的就是人。官场上的,百姓间的,三教九流,多了去了。

即使是同一行业内的,也分为好多种。

但不管怎样分,除了处在中间的大多数人,能过得很好的和生活极度不如意的,都只是极少数。

把那些不如意的和个中翘楚比较一下,就不难发现,成功的和落败的各有其道。

就像朝中选拔官吏一样,对被选之人都有着我们自己的要求,这也未尝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相面’。”

萧何有气无力起来,“还有没有?”

陈平说道,“还有一点,相面的嘴巴得非常讨巧。

推出别人好事将临,当然是无论怎样说都能让对方开心;如果是不好的结果,就要用玄而又玄的,或者相当有技术的话糊弄过去。

总之一句话,要出名声,得有两样,能洞察人事的本事和一张世故的巧嘴。”

萧何被饿得快要睡过去了,萧夫人想要去端小火炉上的粥,可手却被萧何拉得牢牢的,走动不得。

陈平走过去想要盛一碗时,却听萧何呼噜着说,“我要吃饼饵。”

萧夫人示意陈平退回去。

这时萧拿着热腾腾的饼饵回来了,他整个人都被汗水湿透了。

萧夫人接过饼饵,一点一点地掰给萧何吃。萧何则像个懂事的老小孩一样极度地配合着。

陈平看见,萧夫人的眼中有泪光闪烁着。

本来起初很是疑惑的萧此时眼神中也有抑制不住的哀痛。

萧何的胃口很好,足足吃了两张饼饵,然后才满足地打了个嗝,对陈平说道,

“三教九流,形形色色,都脱不开一个‘心’字。

是人,就会有顺与不顺,都会有迷惑的时候。这时候就是那些卜卦的相面的大行其道的时候。

这就是我让你大嫂子去接近那个许负的原因。可以不经意间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呢。

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不完全的看法。

在沛县时,我听县衙里一个老者说起过,巫医卦筮,各有其千万年的传承,都有各门道的门槛,外人不得而知。

能得长久的,其中必有其外人窥伺不到的奥妙之处。

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朝廷要最大化地用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