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二章 “天意”(1 / 2)

很多富户大姓的,对于宜阳炼铁时的产生的红水感了兴趣,然后不断地从宜阳购得铁矿石拉回庭院以欣赏雨后池中一汪红艳的奇景。

不过这些并没有影响到朝廷的正常运作。因为早在那之前,朝廷中已经探明宜阳的矿藏已经趋于殆尽的状态,早已找到了好几处不输于宜阳的铁矿,至少够大汉用上好几百年。

那次的血雨事件还在陈平的认知范围内,可这次各地的冬雷事件,这种上升到天空中的事,却是陈平不能理解的。

到此时,陈平才觉察到老祖宗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是那么地无比正确。

刘邦曾说过,世上的事,就好像是打仗,如果不能用正面突破,那么迂回战术也未尝不可。

陈平思来想去了好久,还是决定趁着年节喜庆还未散尽的当口,让刘盈和吕雉举办了一场“九老宴”,借着这群在各地有着异常稳固的威望的老者的口把他们看到的事传播到大汉的各处,以平息这场纷乱。

刘盈有着刘邦的大气,不消半月的时间,长安城内外的馆驿客栈内便住满了这些个德高望重之辈。

别的不说,即使在秦朝,秦皇室也是格外地注重这一批人的。现在的朝廷更是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处在尽力地关照着这些个老人们。

“九老宴”当然不是只有九个老人参加,也不是参加的老人们都在九十以上的年龄。在汉代,生活和医疗条件都没有现代的好,“人生七十古来稀”是那时最恰当不过的写照。

参加“九老宴”的足足有两三百人。

在宴席行将结束时,宫人们奉上新鲜欲滴的桃子、李子还有红枣,那些都是夏天才能见得着的东西。

一众人当即就惊喜交加。

陈平看火候成了七八分,当即就和这些个老人们唠起了嗑,

“这是上天的恩赐,大家不用客气,尽管享用便是。

想当年陈某也是乡野之人。懂得一些稼穑之道的。

打小就听说过‘不冷不热,五谷不结’这句话。这句话大概说的就是没有冬日里极至的冷和夏天的那种热,我们是收获不了五谷的。

各位前辈智者们,陈某理解得对不?”

席上人纷纷点头称是。

陈平紧接着说道,

“小时候吧,我跟在大兄身后,种麦割麦什么的。大概也知道一些,天气对庄稼的作用甚大。

甚至有些我们看来不好的东西,对庄稼的好处却不能用言语道尽。

就像是马溺牛粪什么的,臭是臭得狠了些,但是对于我们的庄稼,却有着莫大的好处,只要有它们到的地方,收成都会格外地好。

是也不是?”

在这样的大殿上,又在这样的筵席处,陈平的话说得太过粗鄙不堪,听得吕雉都忍不住要拦他了。

可陈平这会儿却像是彻底放飞了自我似的,把吕雉的话当成了空气,晾在一边不管了,还大声地对大家嚷嚷着,

“平话虽说得不好听,但是大家伙给评个理,是也不是?”

那群老人很是淳朴可爱,他们不像一般的朝臣那般地善于察言观色权衡利弊,一个劲地说是这么个道理。

甚至还有一牙齿都掉光了老人醉醺醺地起来,不顾在场的吕雉是一个妇人,应和陈平道,

“陈先生说的在理。想我小时候,我祖父就教导我和父亲,‘肥水不流外人田’,即使是再想放水,也不能的,憋也要憋到自家的田地处去。

不能便宜了别家——不能!”

他的话在大殿内引起了一阵善意的哄笑。

不过吕雉虽然被羞红了脸,但也没有过多地责怪于他,因为当年的刘邦,就是这么粗犷的。

一时间大殿内的气氛因着这位耋老的话活跃了起来,大家纷纷地发表着自己关于农家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