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2 / 3)

红楼春 屋外风吹凉 248 字 2021-03-25

底想做甚么,是不是已经成了夷商之忠实犬牙。一切,等外洋水师初具规模后再说。

且话说回来,其实废他们,也不必动刀兵……”

隆安帝面色阴沉道“你又有甚么法子?听你这说法,十三行倒已经成了尾大不掉之势了?”

他还真未想过,朝廷居然已经动不得几个区区商贾之族了!

这对隆安帝而言,绝不是一件好消息。

贾蔷道“尾大不掉就有些高看他们了,真要拿下他们,也就拿下了。只是,目前不值当。先帝废黜四大海关,独留粤州海关,又将一应对外海贸大权甚至关税之权都交给十三行,已经造就了他们富可敌国之势。眼下骤然拔除他们,难免生乱,起些风波。而若想平稳的解决他们,其实只要重开四大海关即可。废了粤州海关一家独大的地位,他们也就远没那样重要了。当然,此议需要等外洋海师发展起来,起码有了能主动出海征剿海匪的实力后。不然,难免有海匪生事。”

隆安帝闻言面色稍缓,“唔”了声,不置可否的看向韩彬。

韩彬沉吟稍许,问贾蔷道“那十三行采买海粮一事,到底有没有可行性?若是可行,多一分力今年就多一分把握。此次他们弄险拱火,朝廷自当严厉敲打,些许海粮,算是责罚?”

贾蔷连忙摇头道“如果由十三行采买,九大姓就不能去插手。九大姓来负责,朝廷就要严旨禁绝十三行参与此事……”

“这又是为何?贾蔷,不要意气用事啊。你能想到暂不出手打压十三行,算是长进了许多。可别又去置气……”

韩彬沉声问道。

这些人虽精绝,但对于商贾之道,他们就未必精通了。

贾蔷摇头道“元辅不知,国人从来最好内斗,尤其是商贾。一旦分开两边,为了争粮,两家必然会彼此竟价,使得粮价飞涨,甚至远远高出原本的价格。到最后肥了番邦,苦了本国百姓,愚蠢行为也。而且,正如郭大人所言,粮食乃朝廷命脉所在,越是灾年越是如此。倘若夷商探清大燕境况,干脆封锁海路,从南洋诸国采买大量粮米,转头再以极高价钱卖入大燕。到那时,朝廷只能眼巴巴的吞下这个苦果,因此绝不可行!”

便是前世记忆中,企业出海打价格战打的最狠的,始终是国人。

大老王居然敢和央企打价格战,打赢后也完犊子了……

由此可见,都是甚么尿性。

韩彬闻言,与林如海、郭松年对视一眼后,回头看向隆安帝,道“皇上,还是传旨十三行,严厉训斥之,令其恪守本分,勿自作聪明,妄言妄议,再行悖逆僭越之事。至于海粮之事,仍交由贾蔷来办。”

隆安帝缓缓点了点头,算是应下此事,又看向贾蔷,道“林爱卿说,你想要东番岛?”

贾蔷闻言心头一动,道“不是臣想要东番岛,是想将南洋海师放在那里。”

隆安帝皱眉道“设在那等荒凉之地,是因为你接手了四海王残部的缘故?”

眼下那座宝岛上,汉民加起来都不到三万,多是偷渡过去安身立命的,大部分都在南岛。

前世记忆中的核心城市,如台北等地,眼下多还是原始森林……

岛上加起来虽也有二三十万人,却大半是原住民,又以生番居多。

如今东番属福建治下,却也不怎么受重视,不过一座海外孤岛。

而四海王所部,的确在此设有一处基地。

贾蔷摇头道“此处着实是要害之地,就海疆而言,其位置之重要,犹如宣镇。臣既然总领大燕海师衙门,就断不能轻视此地。”

隆安帝凝视他稍许后,不耐烦摆手道“你爱摆哪摆哪,左右都是你的理。去去去,折腾你的去罢。如今朕瞧见你就头疼,只一点,海粮之事绝不可耽搁!还有,南省海疆不许轻启战端,不然朕不相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