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章 萧何有请(1 / 2)

虽说是刘盈和吕雉请的客,陈平和大兄也都知道,这一顿这一餐对于陈记而言,是不会有任何收入的。

但陈记的每一个人,包括大兄在内,都是怀着最虔诚的心去做好每一份菜的,因为大家都来自于百姓,对于那些为百姓着想的人,他们怀着最崇敬的心。

陈平当起了店伙计,来来往往地传菜于各人之间。

杯盘碟盏,寂然无声。

陈记的店门口,不时有常客在张望,也不时地有人发出感叹,

“全是朝廷的人,还都穿着公服呢。”

陈平喘气之余,有一人进了陈记酒肆。那人就是老军的老妻,在萧何家当帮佣的那位。

她的气色比上次陈平见她时好了很多,身上的衣衫也整齐干净了许多。

看得出来,她最近活得还不错。

进了店,老妇人一眼就认出了陈平,向他行了大礼,

“感谢侯爷为我老伴寻得的好差事,小老儿全家感激不尽。”

陈平听得有点哭笑不得。明明眼前的是一个老媪,还一口一个“小老儿”,说的人一本正经,听的人却尴尬不已。

底下吃饭的好几个都抬起了头满脸诧异地看向这边,陈平反而镇定了下来。

朝中的大多数官吏虽说也来自于民间,毕竟跟真正的百姓直接打交道还是少了点。他们不知道,百姓说的话,好多都来自不经意间的观摩,多有词不达意之处,不为怪。

说什么不重要,心意到了就成。

陈平笑眯眯地回道,“老军全家为大汉流血卖命,这是我大汉朝廷应该做的。要感谢也应该是我们感谢你们,怎么受得起你的一个‘谢’字呢。”

那些个诧异的眼神都收了回去。陈平却觉得气氛有些怪异。

不过他也能理解,在这当口,来了个对自己千恩万谢的人,任谁都会误以为自己是趁着刘盈吕雉请客蹭热度。

大汉朝臣的心理和一般百姓没两样,对于别人的善举,当事人不说,自己不经意间发现了的,会高看当事人两眼。

如果当事人做了王婆,嘴上不说,自己也会在心里对当事人进行一番鄙薄的。

然而,陈平并不在意这些,经过了自家做生意这一茬,外加今天在朝堂上为刘喜那个软骨头的丧礼说话的事,朝臣们对自己的看法已经很不好了。

人都“债多不愁”,头顶上都有那么两只虱子了,再让人添上几只也无妨,无妨的,只要自己想帮的人过得好就行。

陈平还没来得及问,老妇人就从袖口处掏出了一封信,对陈平说道,

“萧相国让小老儿一定要把这封信交到侯爷手中。

信是夫人写的。夫人还说相国说务必要侯爷收到信后赶紧到府一叙。”

陈平这才感觉店中那不太友好的情绪消散掉了。

在这时候传信说务必要一见,不用说,萧何有急事。

在座的大伙儿大都知道萧何的身体很不好,陈平因为手头的事繁忙也很久没去看望他了。

前些日子陈平去宫中时,偶尔还听吕雉说起,萧何有油尽灯枯之相,极难熬过今年。今天又差老妇人送信来要求一见,陈平大概也猜出了七八分。

他顾不上换体面一点的衣服,揣好信就急急地要往外走,曹参一把拉住他,

“别急,我也跟你一起去。”

然后曹参对着酒肆里的众僚说道,“大家也都看到了的,有不得不面对的事。

该做的,该说的,我都做到了,说到了。

大伙儿吃好喝好,回去好好地办事。”

然后俩人就匆匆忙忙地坐着陈平家的牛车前往萧何家。

一路上,陈平的情绪都不是很好。特别是在灾情这件事上,他心里很不好受,要知道,最先发现苗头的可是他,可到后来